圖為民眾在羽毛球館鍛煉。郭天奇 攝
去年12月,2024匯豐世界羽聯世界巡回賽總決賽在浙江杭州進行,五天時間里,近9萬名觀眾涌入場館觀賽,主場氛圍拉滿,這背后也展現了羽毛球運動在杭州、浙江乃至國內的熱度。
新春期間,這波“羽毛球熱”再度席卷杭城。據悉,黃龍體育中心、杭州體育館、丁蘭文體中心等多個體育場館在春節假期均開放全民健身,場地預定異常火熱。此外,多家自營羽毛球館在春節部分時段漲價的情況下,還出現“一場難求”的情況。
“每周幾次固定的球局已經是我們的習慣了,春節也不例外。老朋友們聚在一起打球既能鍛煉身體也能打發時間。”59歲的球友王勇剛說。對于老年群體而言,入手簡單、強度適中的羽毛球運動不僅是保持健康的好方式,更是促進交友的“社交貨幣”。老年球友的增多也是體育消費需求從單一健身功能向社交、康養等多元場景的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羽毛球作為一項大眾運動,參與群體全面開花。除了“銀發族”,青少年也是該項運動的重要參與群體,其參與也帶動了體育培訓市場的發展。
近年來,國內羽毛球培訓市場呈現專業化趨勢,不少運動員選擇在退役后開辦羽毛球館或擔任教練,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退役運動員就業問題,還將專業技能帶向了基層。
同時,隨著市場發展,羽毛球體培課程也出現越來越多的形式,一對一私教、一對多團課、成人班、基礎班……在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健康意識逐漸增強的當下,羽毛球寒假班更是成為不少家長的“春節首選”。
此外,“羽毛球熱”的輻射效應正在重塑消費鏈條。女性消費者偏愛櫻花粉配色的球拍、球衣、球鞋,中老年群體熱衷購買減震護膝,高水平球友則將目光鎖定在千元以上的中高端球拍……羽毛球消費升級正逐漸催生細分市場。
與此同時,賽事期間、節假日期間,羽毛球相關消費也迎來不同的熱潮,如世界羽聯世界巡回賽總決賽期間,國羽男單一哥石宇奇、馬來西亞名將李梓嘉等球星的主力戰拍熱賣;春節期間,某羽毛球品牌推出的蛇年限定禮盒也受到了廣大球友的追捧。
羽毛球館里不同年齡、職業人群的交匯,是國內體育消費升級的微觀鏡像;羽毛球市場從標準化到個性化的變化,則映射了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體育產業創新注入的強大動能,而市場的百花齊放又反向刺激了民眾的體育消費。
當運動從生活選項變為生活方式,當體育消費需求與市場供給“雙向刺激”,未來,國內體育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或許還將擁有更多可能。(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