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廣琦稱,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約為“十三五”末的20倍,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平均儲能時長2.3小時,較2023年底增加約0.2小時。新型儲能調度運用水平持續提升,據電網企業統計,2024年新型儲能等效利用小時數約1000小時,發揮了促進新能源開發消納、頂峰保供及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功效,有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邊廣琦表示,分地域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排名前5的省區分別為:內蒙古1023萬千瓦/2439萬千瓦時,新疆857萬千瓦/2871萬千瓦時,山東717萬千瓦/1555萬千瓦時,江蘇562萬千瓦/1195萬千瓦時,寧夏443萬千瓦/882萬千瓦時。河北、浙江、甘肅、廣東、湖南、廣西、河南、安徽、湖北、貴州等10省區裝機規模超過200萬千瓦。華北地區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占全國30.1%,西北地區占25.4%,華東地區占16.9%,華中地區占14.7%,南方地區占12.4%,東北地區占0.5%。
從單站裝機規模看,新型儲能電站逐步呈現集中式、大型化趨勢。截至2024年底,10萬千瓦及以上項目裝機占比62.3%,較2023年提高約10個百分點,1萬—10萬千瓦項目裝機占比32.8%,不足1萬千瓦項目裝機占比4.9%。
從儲能時長看,4小時及以上新型儲能電站項目逐步增加,裝機占比15.4%,較2023年底提高約3個百分點,2—4小時項目裝機占比71.2%,不足2小時項目裝機占比13.4%。
邊廣琦指出,新型儲能快速發展的同時,技術創新不斷取得突破。國家能源局以公告形式發布新型儲能試點項目和第四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持續推進智能電網重大專項和儲能相關重點研發計劃,不斷健全標準體系,有力促進新型儲能技術創新應用。30萬千瓦級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建成投產,推動國產化大容量空氣壓縮機、透平裝備的研發應用,帶動我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走在世界前列。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落地,進一步深化大型鈉離子儲能電站應用探索。多地建成構網型儲能項目,有效提升新型儲能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能力。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立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要求,持續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積極培育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