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期間《拍“板”》記者回訪發現
(資料圖片)
家門口的煩心事“解決得又快又好”
□ 長江日報記者鄧小龍 尹勤兵
楊榮峰 孫笑天 許魏巍
“人行道上的野樹雜草沒了,現在出門,心情都好了不少!”1日,家住武昌區長江紫都小區的董女士,向長江日報《拍“板”》欄目記者介紹家門口的這一變化,顯得很開心。
“雙節”假期中,《拍“板”》欄目記者回訪了一批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情況,有的小區積攢20年的水改難題得以解決;有的公園填平20多條溝坎,重新“迎回”遛娃、健身的居民。不少市民表示:“多虧有你們幫忙,問題解決得又快又好!”
- 全面清理1.9公里綠化帶
家門口的路好走了
長江紫都小區緊鄰武金堤,小區圍墻與武金堤之間的綠化帶雖為小區自管,但因歷史原因,十多年來一直無力打理,淪為野樹雜草的樂園,嚴重影響市容環境。
這些野樹灌木生長得比人還高,一度盤踞人行道,逼迫過往行人不得不走機動車道,存在安全隱患。今年8月,《拍“板”》欄目介入后,白沙洲街道辦事處和武昌區城管局主動“向前一步”,集合起200多人的志愿者隊伍,動員數臺機械設備,全面清理了1.9公里綠化帶。
1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與以前綠化帶中光線昏暗相比,現在林間小道亮敞多了,顯得清爽不少。店鋪招牌沒有遮擋后,路邊幾家餐飲店和超市生意也好了起來。一位商鋪老板表示,對整改后的結果很滿意。
“以前路邊的野樹雜草都蔓延到人行道上了,現在比以前好走多了!”外出游玩的董女士路過時說,現在沿途步行或在路邊搭乘公交車,再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 20多條溝坎填平后
公園更加熱鬧了
“溝坎全都填平了,現在可以放心遛娃了。”9月25日,漢陽區鳳凰湖公園內,一位帶孩子游玩的家長安心地說。9月初,有市民在武漢城市留言板反映,鳳凰湖公園一期安裝路燈線路時,挖開路面后未回填,20多條溝坎橫在公園步道上既不安全,也不美觀。接市民反映后,長江日報《拍“板”》欄目介入采訪,公園建設方組織施工,填平溝坎,恢復路面。
9月25日傍晚,記者再次來到該公園看到,公園步道上的溝坎已經全部填平。由于施工處尚在養護期,為保護路面和不影響市民游玩,回填過的路面上蓋著油布。公園內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游玩,孩子們在步道上歡快地奔跑、騎行,還有一些市民沿著步道散步、慢跑。
“步道恢復后,來游玩的人多了很多。”一位年輕的媽媽告訴記者,她晚上下班后,經常帶孩子來公園騎車。之前,因為道路不平整,夜間光線不好,她擔心孩子摔跤,就很少來了,而跟她一樣的家長有很多。溝坎填平后,家長放心了,鍛煉的人也方便,公園又熱鬧了。
- 社區6次召開居民議事會
老小區用水分表到戶
位于一樓的水表總表明明轉得飛快,高層住戶家中的水流卻小得連洗手都難。6月底至7月初,因設備老化、年久失修等原因,江漢區常青二垸小區86棟2單元的居民們被用水問題困擾了兩周?!杜?ldquo;板”》欄目介入后,經供水公司應急維修,小區于7月7日恢復供水。
既要解“近渴”,也要謀長遠。為徹底解決該單元樓居民用水問題,7月至8月兩個月內,常二社區先后6次召開居民議事會,并組織多次線上交流溝通,最終統一水改意向。在街道社區、市水務集團等多方聯動下,86棟2單元于8月底完成水改,終于實現分表到戶。
“每層樓三戶,每戶一個水表,用多少記多少,哪里水管出問題,也更好修理。”日前,居民張女士領著記者來到家中,打開水龍頭,水流“嘩嘩嘩”。張女士說,這水流比以前穩定多了,以前動不動水壓小,或者干脆沒水可用,8月底供水改造后,再沒出過問題。
- 妨礙出行的“絆馬索”被拆除
單元樓出入口通暢了
為防止電動車入戶充電,物業公司給小區樓棟出入口裝上了約30厘米高的護欄。不承想,多位居民因此被絆倒,摔得不輕。今年7月,漢陽區十里玫瑰小區加裝護欄的做法在居民中引發不小爭議。
7月底至8月初,《拍“板”》欄目先后聯系街道、社區、區房管局、區消防大隊等多部門實地查看,聽取居民意見,力圖優化管理方式。經協商,小區物業在消防部門指導下,先期為護欄包上軟質防撞材料,同時增加樓棟出入口照明、增設出行提示,以保障居民出入安全。
后經小區民意調查,十里玫瑰小區單元樓門口設置的護欄于8月初開始陸續拆除,小區物業對電動車入戶等行為進一步細化管理。
10月4日,記者回訪十里玫瑰小區三期看到,各單元樓外的護欄已全部拆除,大部分電動車在單元樓外有序停放,未見有電動車停放在樓道大廳內。
“沒了護欄,的確方便了不少。”住在該小區的一位“寶媽”告訴記者,她經常推著嬰兒車外出“遛娃”,此前有護欄時需要“抬進抬出”,很是不便。自8月以來,嬰兒車沿著無障礙通道就能順利通過,省了不少事。“偶爾還是有人把電動車推進樓棟,但畢竟是少數。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單元樓門口變得暢通了。”
- 路面“絆腳石”全部被清除
孩子上學路上放心了
今年9月初,市民張先生在武漢城市留言板反映,家門口的人行道上布滿了各種凸起的鐵件,有些鐵件不易被看到,偶有路過的居民被絆倒,希望相關部門能及時清理。記者實地勘查發現,鐵件位于小區東側人行道上,一共20多處,有些明顯有些則很難看到,路過的居民步行通過容易被絆倒,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9月6日,《拍“板”》欄目介入,記者協調街道綜合執法中心等部門,找到施工方,組織人手對鐵件進行了拆除。
9月28日15時許,記者再次來到該小區大門東側,之前人行道上施工遺留下的20多個鐵件已被清除,路面變得平整,沒有任何凸起障礙物。附近居民張先生表示,之前孩子上學老人路過都存在安全隱患,擔心家人被絆倒,現在好多了,孩子可以在路上跑跑跳跳地去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