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是誰的門客?
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毛遂是戰國時期薛國人(今山東省棗莊市人),年輕時游趙國,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才能。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準備挑選二十名文武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十九人,尚缺一人。這時,門客毛遂自告奮勇,愿與平原君同往。平原君問:“先生至趙國幾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問:“先生若為圣賢之輩,三年未曾被人稱誦,是先生無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錐,未曾露鋒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脫穎而出。平原君心悅誠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國。
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半天沒有結果。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后來,平原君贊頌毛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將毛遂視為上客。
后人將這段史實稱為“毛遂自薦”(成語)。用于比喻自己推薦自己。
什么是門客?
門客又稱食客,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盛行的一種職業。當時的貴族為了鞏固其地位,都會專門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其門下的,他們都收留下來,并供養他們,這些被供養的人就稱“門客”。門客會為他們的主人服務效勞,如出謀獻計,或預卜前程,趨吉避兇等。此外貴族們在遠行時或會見重要人物時,也會隨身帶著門客,以便隨時可以為其效勞。
關鍵詞: 毛遂是誰的門客什么是門客出謀獻計毛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