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讀書筆記
一杯毒酒,一把毒劍。結局被鮮血浸染。
哈姆雷特最終被眾人抬放于高臺,在沉重的葬禮進行曲中,無愧于禮炮的轟鳴。
王子復仇成功了,但同時哈姆雷特復仇者的身軀也壯烈倒地,悲劇隨之落幕。可憐的雷爾提,淪為克勞地的殺人木偶,被其控制了復仇欲望,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有克勞地、葛簇特,也算是罪有應得,讓死亡超度他們罪孽的靈魂。
哈姆雷特是封建制度的陪葬,悲劇真的處于必然么?不見得。哈姆雷特的悲劇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觀原因,阿姆雷特孤身作戰,為父血洗仇恨的欲望迫使他站立于風尖浪口。在他的周圍,盡是無盡的黑暗。殺害父親的叔父盜取了皇冠,擁有無限的權利,他的左右還有唯利是圖,攀炎附勢的諾諾小人組成的名流之輩。即便有赫瑞修的支持,他的力量也僅僅是滄海一粟。孤軍奮戰的人文主義者身單力薄,在那個渾濁的時代是少有曙光的。當然還有主觀原因,這點直接導致了哈姆雷特最后結局的悲劇。雖然哈姆雷特善于思索,但是優柔寡斷,雖然他熱愛人民,但是無法親近人民。雖然他有令人欽佩的才能,卻被終日郁郁寡歡,愁云慘淡的不良情緒淹沒。他在積極行動的過程中往往力不從心,他畏懼整個封建集團的權威,所以在行動中畏首畏腦。比如當國王跪地禱告之時,哈姆雷特擁有充分的把握在片刻間結果國王的性命抽刀一擊,但是他沒有。遲疑不決后選擇了放棄。不管是不是因為相信人在臨死前禱告會直接升入天堂,哈姆雷特從現實方面講都是錯失了機會,對對手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的道理他還不懂。還有因為歐菲莉亞無法接受哈姆雷特冷淡的態度,加之家父的阻撓精神紊亂失足落水溺亡,雖然有政治成分參與,但是如果哈姆雷特能夠不把對于母親理想的破滅,強加于歐菲莉亞,歐菲莉亞就可以完全避免最后還不能用唱詩來舉行葬禮的悲慘命運。在這一點上,哈姆雷特遠遠不及福丁布拉的英勇果敢。
哈姆雷特是可悲的,他是封建時代的異類,人文主義的光芒還不足以驅散整個時代的陰霾。父皇被叔父秘密毒害,父皇的生命、地位、權利,甚至自己的母親都被陰險狡詐的叔父全盤剝奪。母親被叔父勾引亂倫。自己不能與愛人完璧。這一切猶如一座高不可攀的巨山,壓抑在心頭無法喘息。在他的身上有人生的思考,人性的剖析,卻苦于對手的強大,他揭開了封建社會妖嬈虛偽的面紗,看清了血肉模糊的時代面目,深刻地批判現實的黑暗,卻無力改變現狀,心有余而力不足,從而造就了他的憂郁苦悶、失望悵惘。
哈姆雷特一方面在追求人性的解放,但是面對現實的矛盾理想不能實現而精神扭曲感到痛苦;另一方面個人遭受排擠無法訴諸正義內心摧殘。舊思想和新思想同時存在,使得他行為過于謹慎舉止不定。又因為特殊身份的限制,他還要對國民對國家負責,這些都是哈姆雷特一個人擔負不起的。
作者莎士比亞身處的文藝復興時代的英國正是戲劇中丹麥的真實寫照。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創作者與被創作者,心連一系。
哈姆雷特摘抄及感悟
1、你的話已經鎖在我的記憶里,那鑰匙你替我保管吧。
2、一個夢的本身就是一個影子。
3、人們往往用至誠的外表和虔誠的行動,掩飾一顆魔鬼般的心。
4、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在奮斗中結束了一切,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是更勇敢的?
5、送禮的人要是變了心,禮物雖貴,也會失去了價值。
6、美麗可以使貞潔變成淫蕩,貞潔卻未必能使美麗受它自己感化。
7、美德不能熏陶我們罪惡的本性。
8、我的言語高高飛起,我的思想滯留地下;沒有思想的言語,永遠不會上升天界。
9、——誰造的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堅固?
——造絞架的人;因為一千個寄寓在這屋子里的人都已經先后死去,它還是站在那兒動都不動。
——掘墳的人;因為他造的房子是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
10、愷撒死了,他尊嚴的尸體也許變了泥,把破墻填砌。啊,他從前是何等的英雄,現在只好替人擋雨遮風。
哈姆雷特告訴我們的道理
對于我們大多數的普通人們來說,我們所需要了解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們一定要將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精彩一些,畢竟人的一生當中有很多時間都在我們不經意之間流失,我們也當然要抓住自己一切能利用的時間,為自己而活,哪怕是明天就要面臨死亡的考驗,我們也能夠坦然的接受且不留任何的遺憾,相信這就是《哈姆雷特》告訴我們的道理了。
悲劇的內核
一直到哈姆雷特這本作品完全結束,所有的主要人物基本全部都死亡了。
戲劇落幕,這出戲里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死了,有情的歸于死亡,有恨的也歸于死亡,正義的歸于死亡,不義的也歸于死亡。
人們都說每一個人在讀《哈姆雷特》的時候所得到的感受都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說法的由來。
有一些人認為哈姆雷特這個人是快意恩仇的典型代表,對他的評價非常正面。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哈姆雷特在復仇的過程當中導致了更多悲劇的發生,他的做法完全是沒有腦子的,爭論這些事情沒有意義,我們應該看到另一方面。
對于我們來說,我們首先要理解并且感受的應該是莎士比亞對于死亡這樣一件事情的看法,那就是死亡是一件非常仁慈并且公正的事情,畢竟所有人在死亡面前都是完全一樣的。
不管是為了復仇的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也不管是天性善良且無辜的奧菲利婭,更不管是滿腹陰謀的新國王,還是貪圖權勢的王后,所有人在死亡面前,都完全一致。
哈姆雷特當中也提到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所有活著的人都要面臨死亡,從自己目前所生活的這樣一個空間,進入到另外一個永久的寧靜當中”。
哈姆雷特讀書心得
以前,常聽人說《哈姆雷特》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我沒有親見,自然也無從說起。如今,我讀了一遍,心中頗有一番感慨。伴隨著淡淡的悲傷,哈姆雷特本性之善、意志之堅、復仇的愿望之切等特點,無不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我覺得,哈姆雷特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的靈魂也因他的英雄舉動走得遠于他人。
最初,哈姆雷特是天真的、單純的,也是幸福的,他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希望。后來,父親的暴死、母親的改嫁,讓他覺得一切都天翻地覆了,于是,他失望、孤寂,又開始憂郁了,他無目的地活著。
恰在此時,鬼魂告訴了他真相,于是,哈姆雷特憤怒了,他也開始覺悟了,他要報仇。
哈姆雷特憑著自己的智慧,驗證了事情的真實性之后,他開始平靜下來,他沉思著,自己是否應該擔起重任。那時,他的靈魂卻沒有停下來等待,仍在前進。最終,哈姆雷特做出了決斷,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放棄了……只是他卻沒有料到克勞狄斯的陰謀,不過,他畢竟在臨死前也給了敵人致命的一擊。他雖然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卻為實現自己的理想鋪平了道路。此時,哈姆雷特的靈魂走得更遠了,直到消失在那條通往天堂的大道上,好一個走遠的靈魂!
哈姆雷特是英雄,他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人性和情愛。正因為如此,他能對母親發出心底的憤怒,面對奧菲利婭的死,他悲痛欲絕,而當他面對自己的仇人、國家的仇人時,善良的本性又使他猶豫不決、遲遲不愿行動。如今讀來,我仍能感受到他當時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的掙扎。什么才是英雄?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莎翁的過人之處,在于他擺脫了古人將英雄神化的寫法,他寫活了哈姆雷特。這個人物感動了讀者,讓人覺得,仿佛真有這樣的一個人站在我們的面前。讀罷此劇,我的心里再也不能平靜了,胸中掀起的激情使我發出了來自內心的感嘆:哈姆雷特,我為你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