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規模增加意味著什么?
社融規模增加意味著市場資金增加,即民眾和企業借錢的總量增加了。可以從兩個方向來理解:一方面是因為社會性的危機導致民眾借款增加,例如疫情導致經濟壓力大,居民借錢度過難關,企業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是經濟周期到來,社會生產投資旺盛引起的。
社融規模全稱為社會融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是增量概念。是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系,以及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
M2和社融的區別有哪些?
指標構造上看,M2包括流通中的現金和非存款類機構儲存于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兩部分,M2的派生本質上是銀行體系通過貸款、購買債券、投放非銀和外匯占款的形式向市場投放的貨幣量(不考慮2018年央行將非存款機構持有的貨基取代原口徑中貨基投向同存的部分的影響);社融則主要包括銀行貸款、非標融資、債券和股票融資(2018年新加入ABS、地方政府專項債和貸款核銷三項)。二者主要區別在于統計的切入視角有異,M2從銀行負債端展示傳統間接融資渠道釋放的貨幣量,社融則從實體企業的負債端考量金融對實體的支持力度,主要統計差異在于社融包括非銀行渠道融資尤其是直接融資,同時并不包括銀行向非銀投放的未流向實體經濟的部分。
從構造社融指標的初衷來看,當初推出社融其實是為了解決貨幣統計存在的缺陷,也能夠更為準確地觀察實體企業的融資情況。過去M2一直是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但實踐當中出現了很多問題,表現為貨幣政策對M2的耦合關系越來越弱,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貨幣需求的不穩定性,導致貨幣政策的效果被削弱,第二個是金融創新,導致貨幣基金、理財等資產替代了傳統的存款貨幣。所以在這個背景下,需要開發一套新的貨幣調控目標。社融站在實體企業的負債端看金融支持,由于在囊括了間接融資的同時剔除未流向實體企業的貨幣投放,可以更為準確地觀察實體企業的融資情況。
關鍵詞: 社融規模增加意味著什么 社融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