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其實就是我們經常吃的大米,是我國必不可缺的主食,因此誰盜的市場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穩定的。因此就有些朋友可能想要種植水稻了吧?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水稻育苗技術吧,
常見的育苗方法
1.濕法育苗方法
濕育秧是介于水育秧和干育秧之間的一種育秧方法,易于調節土壤中的水氣矛盾,播種后快速整齊,不易造成生理枯萎病,有利于促進出苗生根,防止爛芽死苗,通過水分管理促進和控制秧苗生長,已成為替代水育秧的基本育秧方法。
常用的是塑料薄膜濕保溫育苗法。在濕育秧的基礎上,播種后,在廂面覆蓋一層膜,多為低拱覆蓋。這種育苗方式有利于保溫、保濕、增溫,可以及時早播,防止芽、苗腐爛,提高成苗率。早春播種是必要的,以防低溫和寒害。
2.旱育秧法
早期育苗在整個,育苗過程中,只有土壤保持濕潤,而水層不保持濕潤。肥料床(溫室)細土塑盤旱育秧、啟閉膜旱育秧等常用方法已成為寒地和雙季早稻壯苗、抗寒、抗旱、節水的重要育秧方法。
肥床細土法塑料托盤旱育秧是在肥沃疏松的苗床上進行的,旱育秧用塑料軟盤或紙管。該育苗方法的播種時間不受水源限制,在旱秧田育苗操作方便;它適合培養開閉式薄膜旱育秧。床面寬度1.5m,中間高度25~的拱棚采用竹子或紫穗槐條或鐵絲。
35cm,每50cm插入一次。兩側覆蓋一層半塑料薄膜,在拱棚頁處重疊20~30cm,通風育苗時從頂部揭開,故稱開合式。本發明的優點是:從棚頂中間開口通風煉苗,操作方便,省力,施肥、澆水和噴藥方便,床內溫度和光照分布均勻,秧苗生長整齊,成苗率高;煉苗時,薄膜從頂部開口向拱棚兩側落下。另外,為了防止兩膜界面的透氣性影響保溫,播種后可在床面鋪一層地膜,出苗后及時揭掉。
不過僅僅知道水稻育苗的方法是不能算是學會了水稻育苗技術的,因為培育水稻并不僅僅需要知道方法,還要掌握一些要點。只有掌握了要點才能更好的培育出健康的水稻。
水稻育苗技術要點是什么?
1.種子處理
水稻種子在育苗前需要進行處理,可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從而提高水稻種子的出苗率。首先,你需要干種子;然后用水在百克或咪鮮胺中浸泡種子五六分鐘;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浸泡兩天;最后催芽,當80%左右的水稻種子發芽變白后,即可進行播種。這不僅可以提高水稻的出苗率,還可以提高水稻抵抗病蟲害的能力。
2.水管理
水稻育秧期間的水分管理也很重要。一般苗圃地的水分不需要太多,但一般足以浸濕邊面。其次,當田間水分減少時,要適當澆水,保持濕度在原來的位置。水稻秧田的含水量不要太多,否則會影響水稻的出苗,同時會造成病蟲害,導致幼苗死亡。如果在旱地育苗,揭膜時應及時澆水,防止幼苗死亡,同時出苗期間應保持秧田合理的濕度。
3.施肥管理
水稻秧苗的施肥管理也分為旱田和水田。一般來說,旱地育苗所需的養分不是很大。一般在底肥充足的情況下,后期不需要給幼苗施肥,以免因肥力過高而燒苗。但是,如果基肥處理不當,幼苗的葉子變黃,那么就需要及時施肥。稻田育苗需要的肥料量比較大。施肥時,我們通常按照勤施稀肥的原則施肥,以防止燒苗,促進幼苗生長。
4.病蟲害防治
為了避免病蟲害對水稻幼苗生長的影響,一般最好在播種前噴施48%毒死蜱乳油和35%辛硫磷微膠囊,用量分別為150毫升和1公斤/畝。播種后,為了防止地下害蟲對水稻種子的危害,我們還需要在秧田周圍噴灑適量的混有誘餌的40%辛硫磷乳油。水稻幼苗出現后,我們主要想避免立枯絲核菌、青枯病和食葉害蟲對幼苗的危害。我們可以分別在用芐二氯和芐嘧磺隆二氯用二氯喹啉酸和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
關鍵詞: 常見的育苗方法 水稻育苗技術要點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