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象之年是指多少歲
舞象之年其實指的就是15至20歲的男子,也可以說是成童,這個年齡段的男子相比兒童是比較大的,對比成年人又偏小了。在古代的時候這個年齡的人是可以上戰場的,但是它僅代表男子的年齡。女子在過了15歲以后是被稱為及笄之年的,男女的稱謂是不同的。
古代年齡稱謂釋義
湯餅之年:指剛出生三天的孩子,父母會邀請家中的親友吃湯餅。
生小之年:幼年,也就是兩到三歲的孩子。
垂髫之年:指七到八歲的孩子,古代孩子的頭發都是下垂的。
總角之年:是對孩子幼年的一個統稱。
黃口之年:指的是十歲以下的孩子,這個詞我們應該在電視劇里聽到的比較多。
豆蔻之年:是指古代女孩子的十三歲,會給人一種含苞未開放的感覺,也是說明這個女孩子未成年。
及笄之年:指十五歲的女孩子,這個年齡的女孩子在古代表示已經成年了,在現代是十八歲成年。
舞象之年:就是我們上文中講到的十五至二十歲的男子。
花信之年:是指女子的二十四歲,象征著她們像花兒一樣已經張開了。
而立之年:三十而立形容的就是三十歲的男人,這個時間段正是男人事業的上升期。
不惑之年:四十而不惑,就是指這個年齡段的人已經把事情看得很透徹了。
天命之年:指五十歲的老人,已經看得很開了,盡人事聽天命。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的老人。
鮐背之年:指九十歲的老人,她們背上的皮膚就像這個鮐背一樣。
古稀雙慶:因為古稀是七十歲,那么兩個古稀就是一百四十歲。所以指一百四十歲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