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收入假說內容是什么?持久收入假說有什么用途?
在經濟學的范圍內,假設和理論處于共存狀態。例如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說。今天我們就進行一下詳細的了解。
持久收入假說是1956年提出的。根據這一理論,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是由他目前的收入決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決定的。也就是說理性的消費者為了最大化效果,做出消費決策不是根據當前的暫時收入,而是根據能夠長期維持的收入水平,也就是持久的收入水平。
經濟學家在對于一些經濟現象進行講解的時候,都會通過一些必要的假設來完成。而持久收入假說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在基礎上還提出了現代貨幣主義學派的貨幣需求利潤,而經濟學家最終目的就是探索收入以及貨幣之間的關系。
事實上,弗里德曼之前的經濟學家已經認識到人們的收入和貨幣需求是一種聯動因果關系,但他們只關注當期收入,而沒有對收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而弗里德曼繼承了傳統貨幣數量理論中的“現金余額數量理論”。同時,他深受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的影響,并加入了自己獨特的因素。他運用了實證經濟學的方法論,在分析影響貨幣需求的各種因素時,使用了大量的統計數據,強調持續收入在貨幣需求中的主導作用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這成為弗里德曼貨幣需求理論的一個重要特征。
持久收入假說是指理性消費者不是根據當前的暫時收入,而是根據長期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做出消費決策,以達到效果最大化。永久收入假說是指人們的消費行為主要取決于永久收入,而不是偶然獲得的“暫時收入”。簡單來說前者注重分期付款,后者一次性付款。
這兩個假設符合美國一位老太太和中國一位老太太的故事,前者是分階段提前實現購房,后者是等攢夠錢再買房。永久收入假說和永久收入假說本質上就是兩種不同的消費方式,不過兩者都是會對于社會產生影響的。
在持久收入中,我們可以挖掘出人們的消費習慣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人們的持久收入(工資、版稅收入)處于長期增長環境中,因此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這種消費是可預測的,也是持續增長的。
在永久收入中,這一假設反映了國民儲蓄率的變化。儲蓄率的提高會導致消費的減少,儲蓄率的降低會導致消費的增加。兩者有一定的關系yjcf360。
因此政府可以在兩個假設的前提下對政策進行宏觀調控,這樣我們就可以注意到,在整體經濟水平上,消費和收入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關于經濟理論之前還有介紹過經濟周期理論研究。
關鍵詞: 持久收入假說內容是什么 持久收入假說有什么用途 關于持久收入假說的基本詳情介紹 持久收入是指什么 持久收入理論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