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胺是什么?
果糖胺是血液中的蛋白與葡萄糖發生非酶催化的糖化反應形成的,是葡萄糖和白蛋白等結合的產物。
果糖胺的形成的與血糖濃度高低以及持續時間有關,其濃度水平與血糖水平呈正相關,并相對保持穩定。果糖胺的正常值為1.5~2.4mmol/L,患者的血糖升高時間越長,血糖越高,形成的果糖胺則會越多。由于血漿蛋白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為19天,所以根據監測果糖胺的數值,可以反映出最近三周左右患者的血糖水平,如果果糖胺比較高,說明患者近期血糖水平比較高。血糖胺如果接近正常,說明最近2~3周患者血糖控制的比較不錯。果糖胺測定快速而廉價,可作為除糖化血紅蛋白外評價糖尿病控制情況的另一良好指標。
葡萄糖與果糖的化學性質
葡萄糖與果糖互為同分異構體,葡萄糖是一種多羥基醛(醛糖),果糖是一種多羥基酮(酮糖),果糖分子中并無醛基存在,看來似乎不能發生銀鏡反應,但其實不然,其主要原因是果糖在堿性溶液中可發生兩種反應:一是經烯醇化作用變成醛糖。二是發生裂解,產生含醛基的有機物。果糖分子中由于多個羥基對酮基的影響,使果糖也能發生銀鏡反應和被新制的Cu(OH)2氧化。由此可知,果糖溶液中總是含有醛糖及含醛基的有機物,可跟堿性的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因此,果糖與葡萄糖都是還原性糖。用果糖做銀鏡反應的效果與葡萄糖相似,反應條件略高于葡萄糖,60-100℃,果糖溶質的質量分數可取1%,硝酸銀溶液與氨水溶質的質量分數可取2%-4%,在此條件下,可獲得優質銀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