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表示,海關在密切監測3月份以來的外貿發展形勢,整體看法是,開局平穩,趨勢向好。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6.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微降0.8%。其中,出口3.5萬億元,增長0.9%;進口2.68萬億元,下降2.9%;貿易順差8103.2億元,擴大16.2%。
俞建華表示,從規模上看,前兩個月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增長0.9%,比預期要好。進出口總值超過6萬億元 ,在歷史上是第二次。從構成上看,疫情期間我國率先復工復產,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出口大幅增長,抬高了外貿基數。據測算,如果剔除“一次性因素”,今年前兩個月進出口增長超過10%。從趨勢上看,按周監測,2月份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明顯回穩,2月份最后一周比前一周環比增長超過15%。從周邊國家情況看,與周邊已經公布數據的經濟體相比,我國的外貿表現是好的。
“綜合起來看,外貿形勢還是嚴峻復雜的,但也蘊含了不少機遇,困難更多是全球性的。比較來看,我國競爭優勢依然明顯。”俞建華表示,隨著我國經濟形勢整體好轉,外貿前兩個月平穩開局的勢頭有望保持下去,因此我們對今年我國外貿實現促穩提質的目標充滿信心。
針對外貿企業有沒有新的“大禮包”問題,俞建華表示,去年海關總署先后出臺23項支持措施,各地海關結合當地實際細化為1300多條具體舉措。這些措施受到了經營主體的歡迎,取得了預期效果。
“我們正在對23項措施進行評估,能夠保留的都將保留,確保政策的延續性。”俞建華表示,在此基礎上,通過調研針對現在企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還要研究新的政策舉措。
一是暢通進出口物流。推進智慧海關建設,支持建設智慧口岸、智能邊境,通過科技手段提速增效,促進跨境物流更加便利化。
二是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深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為企業提供通關“一站式”服務。
三是降低企業成本。幫助企業用好用足RCEP等自貿協定關稅優惠,降低進出口環節成本。
四是支持新業態發展。創新跨境電商海關監管模式,做到精準監管、快速通關。支持市場采購貿易、保稅維修等新業態發展。
俞建華表示,下一步,將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繼續開展“海關關長送政策上門”服務,走出辦公室,走進企業,走進機場碼頭,直面企業需求,和企業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破難題、解新題,全力以赴促進外貿促穩提質。
在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層面,海關總署辦公廳主任趙增連表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永遠在路上。下一步,將從優化口岸設施、搭建服務平臺、促進內外聯通、強化國際合作、提高通關效能方面繼續推出新的有力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