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船市復蘇向好,造船業進入景氣區間。作為中國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第一大省,江蘇船舶、海工裝備訂單激增。至去年上半年,江蘇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造船指標已連續15年位居中國首位。一些船海裝備企業手持訂單飽滿,總裝造船企業交船期排到2028年。南京海關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江蘇出口各類船舶95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9%,出口規模位居中國首位。
此次江蘇省兩會上,多位江蘇省政協委員對江蘇船舶海工產業建言獻策。
江蘇省政協委員趙式明觀察到,國際航運上游產業脫“碳”趨勢愈發明顯,新能源船舶需求量持續上升,造船業面臨綠色低碳轉型的挑戰。江蘇在綠色新型發動機領域,尤其是在液化天然氣、甲醇、氨燃料等低碳、零碳排放燃料方面的核心技術話語權不足,新技術、新工藝研發力度以及新設備應用不夠充分,綠色船舶配套供應鏈、產業鏈有待完善。
趙式明認為,當前船舶建造產能擴張,反映出造船市場處于上升期。但航運業是一個強周期產業,需未雨綢繆。她建議江蘇在船用設備制造、船舶智造、新燃料、新材料等領域推出標準,構建船舶建造綠色生態圈;探索國際航運增值服務、數據交易業務;加快船舶總裝建造數字化轉型,統籌船舶建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造船+航運金融”模式,探索海事離岸金融服務,探討船舶資產交易及證券化等前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