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謝謝你們了,那么晚還給我們調解,辛苦了!”10月22日深夜十點多,在王某訴劉某運輸合同糾紛案件調解成功后,原告王某打電話給法官這樣說道。
2021年,被告劉某因工作需要,雇傭原告王某為其拉土方,原告王某按照被告要求提供了運輸服務,共計運費21960元,被告支付了部分費用,尚欠7692元一直未付。經原告多次索要,被告一直以種種理由搪塞拖延。原告王某認為,被告劉某的行為已經違反了雙方約定,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
夏集法庭張柱峰法官受理案件后,通過電話征求雙方意見,二人均表示同意調解,但就付款的具體時間一直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開庭審理當日,原被告均聯系不上,無故缺席,依照法定程序可按撤訴處理,但法官本著實質化解糾紛,杜絕程序空轉,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的原則,且考慮到雙方當事人都在外地務工,白天都沒有時間,在征求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后,決定采用“夜間法庭”+“云上法庭”模式盡全力化解雙方的糾紛。
10月22日晚上10點,在法官的指導下,雙方當事人通過“云庭審”小程序上準時“上線”,開啟了此次夜間調解。在線上調解過程中,經法官耐心地釋法說理,劉某表示愿意支付貨款,但目前還款能力有限,希望能寬限一段時間,王某也表示愿意接受劉某的還款計劃。最終雙方就還款方式以及還款時間達成一致協議,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夜間法庭”+“云上法庭”是法官加班加點辦理案件的一個縮影,突破了群眾參與訴訟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解決部分上班族工作時間應訴不便的困擾,進一步為當事人開辟了方便訴訟的綠色通道,也是司法為民的生動實踐。(供稿:劉洋卓 朱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