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喝了一款西梅汁躥了一天!”近日,市民王女士向記者吐槽,在某超市線上平臺購買了一款西梅汁飲料,喝完當天上午就感覺肚子涼涼的,之后開始腹瀉,一整天都十分不舒服,最后沒辦法吃了一點蒙脫石散。不少喝過該飲料的網友懷疑,其配料表中排第二位的成分——山梨糖醇液,可能是“罪魁禍首”。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夢航
記者搜索發現,這款添加五大益生元的西梅飲在線上平臺銷售火熱,評論超1000+,不少網友稱其為“噗噗神器”!不過,也有腸胃敏感者表示,喝了不僅腹瀉,還出現了胃絞痛!
9月18日,記者購買了這款300ml的西梅飲,作為腸胃敏感者,記者僅喝了1/5,除了感覺口感甜膩外,并沒有出現腹瀉的情況。記者注意到,在社交平臺上,不少人有類似感受,少喝點不礙事,但一次性“咕咚”喝一瓶,“是真的會瀉!”
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消化科何偉副主任醫師接受采訪時稱,山梨糖醇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劑,主要用于提供甜味,同時具有脫水、利尿、潤腸通便等作用,“但一般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不大,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的不良反應。”她指出,西梅本身就是一種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果糖含量高,含有維生素、鐵、鉀等營養物質,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排便,“適量攝入西梅不僅有助于消化,對預防便秘也有積極的作用。”
記者發現,除了添加劑外,這款西梅飲同樣引人關注的,還在于添加了多種益生元,其包裝上特別標注“五大益生元富含膳食纖維”,同時提示“嬰兒兒、腹瀉者以及腸胃敏感者不宜食用。”何主任指出,這些益生元通常有助于腸道健康,對腸道菌群有調節作用,“比如低聚果糖一般由蔗糖分解而來,低聚半乳糖一般來自于乳糖,這些低聚糖成分在攝入后會被腸道發酵利用,產生短鏈的脂肪酸等,一般能起到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益生元雖然對胃腸功能正常的人群有益,但對于部分胃腸疾病患者并不友好。“本身患有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等腸胃疾病者,過量攝入可能會加重病情,導致腹痛、腹瀉。”何偉說,“此外,嬰幼兒等胃腸道功能較弱者,過量攝入低聚糖等益生元也會產生不耐受,出現腹瀉等反應。”
她還提醒,對于部分便秘者長期依賴這類西梅汁飲品來“清腸”,甚至將其作為減肥手段,十分不可取,“可能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甚至損傷腸道黏膜。腸道在長期受刺激的情況下,可能會逐漸喪失自我調節能力,進而引發更嚴重的胃腸問題。”
對于多數人來說,如果飲用西梅汁后出現劇烈腹瀉或胃絞痛等癥狀,則不建議再飲用,“嚴重腹瀉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甚至可能出現低容量性休克。” 何偉副主任醫師建議,如若立即停止飲用后仍腹瀉不止,應及時就醫,“還需排查是否由于胃腸道器質性病變所引發,比如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甚至胃腸道腫瘤等。”此外,隨著季節交替,溫度變化大,大家還應注意飲食衛生,少吃生冷、油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