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基金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是否越高越好?
我們知道,基金所投資的品種一般都是有市場價格的,當用攤余成本法計價和價格法有一定的差距時,就產生了浮盈和浮虧。貨幣基金選擇了結浮盈時,就會使7日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和每萬份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沖高,這種情況下,貨幣基金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未必能持續下去。另一種方法使貨幣基金也能獲得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就是買一些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債,但是這種債的相對久期都會比較長,流動性將出現一些問題。
這也就是說,在投資貨幣基金時,無論是哪種原因,投資一只短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過高的基金,總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一些不利情況。
貨幣基金該如何選擇?
首先,關注長期業績。從基金長期業績方面考慮,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基金的業績會趨于明朗化,長期業績能較好地證明該基金的選券能力較強。因而,投資于近1年至3年長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位于市場前三分之一的貨幣基金是明智之選。
另外,由于貨幣基金的投資對象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定期存款、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內的債券、期限在1年以內的央行票據、債券回購等等,投資對象的期限一般少于1年,所以基金近1年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表現能較好反映該基金當前的投資能力。特別是打算未來持有貨基時間較短如1~2個月時,以近一年作為參考區間為最優選擇。如果計劃投資貨基的時間達3個月或更長,建議拉長參考期限,以近兩年作為長期參考標準。
其次,關注規模。從基金規模方面考慮,規模較大的貨幣基金一般運行時間較久、發行的基金公司實力較強,會擁有更為成熟的基金運行機制與投資經驗,持有的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品種也較多。此外,規模越大的基金操作騰挪的空間也越大,更利于投資運作,也能很好地控制流動性風險。再者,規模大的貨幣基金在銀行間市場投資運作時,具有節約固定交易費用、在一對一詢價中要價能力強等優勢。基于以上考慮,基金規模高于市場平均規模的貨幣基金,在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表現上會略勝一籌。
關鍵詞: 貨幣基金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是否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