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禪額爾德尼”這一稱號在公元1713年才正式確立,是由康熙冊封羅桑意希而來,而后世則把羅桑意希稱為第五世班禪額爾德尼,后來此稱號便一直傳承了下來,流傳至今。
從第一世班禪克珠杰·格勒貝桑到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已經流傳了十一世,讓我們見證了歷代班禪大師的一段人生歷程,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獨特的藏傳佛教的文化傳承,使我們深深的領悟到這種文化的獨特魅力。
從一世到現如今的十一世,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言傳身教,向世人詮釋了先愛國后愛教的理念,更是為我們樹立了典范,同時還留下了他們的一段佳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歷代班禪大師中,有一位班禪大師更是打破了600年的慣例,娶19歲美女為妻,譜寫出了一段“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美好愛情故事,這位班禪大師就是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
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本是一位大活佛,在歷代班禪大師中,唯有他一人,不懼世俗流言,毅然娶妻,過上世俗般的生活,后更是生下一女,那么現如今他的女兒怎么樣了。
十世班禪娶妻,成就一段美好的愛情佳話
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在1938年2月3日出生于青海省循化縣文都鄉一個藏族農民家庭,原名貢布慈丹。
后來經過高僧的尋訪和仔細鑒別,最后在釋迦摩尼佛像前進行確認,到了1949年,被正式確立為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
自他成為活佛后,便開始每天學習藏傳佛教的儀軌和經文,并有專門的高僧和經師對他進行指導,就是在這種氛圍下,讓他自小就意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所以他更加努力用功,讓自己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精通佛法的活佛,以此來走向自己應該走的道路。
所以,他每天嚴格地要求自己,更是把每一天都當作是自己的修行,后來隨著他慢慢長大,他開始走向了弘法利生之路,并勇敢的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本以為自己的一生會這樣度過,可是在一次機緣下,讓他結識了現在的妻子李潔,兩人從相識、相知,到后來的相戀、相愛。
此時的他們認為,這一切都是緣分,雖然當時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是一位大活佛,而且已經40歲,李潔才19歲,并不被人們所看好,但是兩人勇敢的跟隨心中所想,到了1979年1月,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開啟了一段幸福的愛情佳話。
生下一女,作為班禪的女兒,繼承父親的遺愿
自從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結婚以后,便不再穿出家人的袈裟,而是穿上藏袍,雖然過著世俗的生活,可是他毅然沒有忘記自己作為活佛的責任和使命。
到了1983年6月,他們迎來了自己的女兒,兩人為此滿心歡喜,為女兒取名為堯西·班·仁吉旺姆,小名“團團”。
自小,他們便對女兒管教甚嚴,培養她的一顆愛國之心,讓她以后能夠做一個愛國之人,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父母更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她樹立了榜樣,這些她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想著長大以后,要成為像父母一樣的人。
本以為父母會陪著自己慢慢成長,可惜的是,父親在1989年圓寂,此時的堯西·班·仁吉旺姆還不到6歲,而她雖然小,可是對于父親的淳淳教導絲毫未敢忘卻,自小便立志要繼承父親的遺愿,走向弘法利生之路。
隨后,到了13歲,堯西·班·仁吉旺姆便獨自一人來到紐約留學,住在了媽媽的五姨家。來到這里后,她一時之間難以適應這里的生活,可是在她的內心,時刻提醒著她,她是班禪的女兒,就這樣,她很快適應了這里。
隨后,更是用功學習,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美利堅大學,學習期間,更是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她不僅豐富了知識,更是開闊了眼界,最后順利畢業,畢業后更是受到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邀請,可是她斷然拒絕。
選擇回國繼續深造,來到了清華大學讀博,攻讀金融學博士學位。對于她來說,將要把所學的知識來回報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她常說:“自己的父親是一位活佛,在歷代班禪大師中,只有她的父親結婚,這是600年以來的先例,她作為班禪的女兒,說明她佛緣深厚,也會繼承父親的遺愿,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此,她用了5年的時間在藏區為600多名白內障病人免費手術,為了家鄉的發展,還為青海老家引進3000多萬元項目,每當有困難時,她都會盡全力去幫助人們,把九卡車(10噸)物資送到孤兒、孤老手中,真正的去造福家鄉和人們。
當然了,作為班禪的女兒,她身負重任,更是努力去拼搏,不想有負眾望,同時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們樹立典范,她將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自己的祖國和家鄉,真正的去利益人們,讓我們看到了她的那顆愛國和慈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