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園為什么叫耦園?
耦園,原名涉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內(nèi)倉街小新巷6號,始建于清代初年。清末,因在住宅的東、西兩側(cè)各建有一園,故名“耦園”,且“耦”與“偶”相通。
耦園是如何布局的?
耦園三面臨河,一面沿街,東西長110米,南北寬78米,近長方形,宅園總面積約8000平方米。耦園布局以四進廳堂的宅地為中心,東西兩園與住宅之間以重樓相通。分為中廳、西花廳與東花園三部分。[7]
耦園中廳為住宅區(qū),南北中軸線依次建有門廳、轎廳、大廳和樓廳。[8]東花園較大,占地面積約4畝,布局以山為主,以池為輔的特點。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組重檐樓廳建筑。其東南角有小院三處,重樓復道,西與住宅相連,總稱為“城曲草堂”,中間設大廳三間,是舊日園主歡宴聚會的地方。[8]西園面積較小,以書齋“織簾老屋”為中心,分隔為前后兩個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壇,園北立有藏書樓,西南角還設有假山、花木、湖石等,意趣盎然。
耦園內(nèi)的“黃石假山”,修筑于城曲草堂樓廳之前。假山東半部較大,自廳前石徑可通山上東側(cè)的平臺及西側(cè)的石室。假山西半部較小,自東而西逐級降低,止于小廳右壁。東西兩半部之間有谷道,其東臨一水池。山上不建亭閣,而在山頂、山后種植十余種花木,平添一番山林趣味。園內(nèi)池水隨假山向南延伸,水上架有曲橋,池南端有閣跨水而筑,稱“山水閣”,隔山與城曲草堂相對,形成了以山為主體的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