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嘉平元年,當曹芳在百官的陪同下前去高平陵祭祖的時候,司馬懿暗自竊喜,他終于等到動手的機會了。他所顧慮的輔政大臣曹爽、中領軍曹羲等人都隨小皇帝出城了,這個皇城的武裝防備處于極度松懈的情況。司馬懿立即召集司馬昭和司馬師,帶領人馬控制了整個京城。
當桓范得知這一情況,瞬間感覺大事不好,于是趕緊出逃報信于曹爽,并且建議曹爽不要輕易認輸,反倒要采取手段對抗司馬懿,利用手上掌控著天子的優勢,足以號召天下群雄討伐司馬懿。可是曹爽雖然位高權重,但是骨子里絲毫沒有一點血性,甚至還天真的以為司馬懿只是想奪權而已,并不會傷害于他。于是乖乖的投降,交出來兵權,就這樣司馬懿沒有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曹爽,掌控了整個魏國的大權,而曹爽的下場也并沒有像司馬懿之前承諾的那般,最終難逃一死,不僅如此,曹氏三族盡受到了司馬懿的屠殺,據史料記載,牽連之廣多達7000余人,這對曹氏宗族來說,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有人可能會問,面對曹氏政權的危機,曹操當年培養了那么多的忠臣良將,怎么就沒有一個挺身而出?他們都去哪兒了呢?
其實等到曹芳繼位的時候,曹操留下的大部分手下當時已經老了,或是由于曹爽常年的把持朝政,排除異己,他們很多人早已被排擠掉了。整個魏國的中樞機構,基本上都是曹爽的親信把持著。不過也并非沒有人起兵反抗過,司馬懿殺曹爽的時候,王凌便是其中之一。
嘉平三年,王凌以出兵教訓吳國為名,調動揚州大軍發兵對抗司馬懿。但由于最終被司馬懿得知,王凌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對抗司馬懿,只能以失敗告終,而王凌本人也是落得個自盡身亡的下場。
除了王凌之外,在此之后也還有人諸如毋丘儉、文欽等起兵反抗司馬氏,但最終都是沒有成功。當百官看到對抗司馬氏接二連三的失敗之后,之后便再也沒人敢起兵反叛了。就這樣,不僅曹氏的江山歸于了司馬氏,最終連整個三國也歸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