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錯了什么嗎?為什么這樣對我?”
電影《素媛》里小女孩的話再次響起,每次聽到后,我心里像針扎一樣疼。你可能不知道,這部2013年上映的電影,并不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而是根據讓全世界震驚的一起兒童性侵案改編而成的。
2012年冬季的一天,一名叫素媛的8歲女孩像往常一樣,放學后自己回家。但是,這個小女孩萬萬想不到,這天會是她噩夢的開始。
(相關資料圖)
一個56歲、有過17次猥褻前科的老男人綁架了她,把她帶進了廁所,進行了喪心病狂的侵犯。小女孩被人發現后,大腸小腸流出體外,下體有超高80%的損壞,除此之外她的鼻子和小腿都已骨折。
電影一上映,就引起了很大轟動,很多觀眾已為人父母,觀影時泣不成聲。素媛本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小女孩兒,總是面帶笑容,而她的人生從8歲那天就進入了黑暗。
電影中惡魔的原型趙斗順聲稱自己精神不穩定,失去辨別事物的能力,最終被判12年監禁。12年過去了,這個惡魔就要出來,而素媛的痛苦還在繼續。
據說,為了小素媛不再受到傷害,韓國黑幫準備出手解決趙斗順。12年過去了,身體的傷口可以康復,但心理的恐懼可能還需要很多年才能康復。
近幾年,兒童安全的新聞不時就會登上主流媒體的版面,那么父母應該如何教孩子保護自己呢?
每每提到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會在評論區罵我:不主張懲治壞人,卻把責任推給家長。我想告訴各位家長的是:你沒有辦法要求壞人,能做的只有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否則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
如何教孩子保護自己呢?
安全觀念
首先,家長應該提醒孩子,上下學路上盡可能結伴同行,不要一個人走路。同時要時刻保持警惕,留意身邊的每一個人,一旦發現有危險,不要讓自己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盡可能找人多的地方躲避,盡快逃離。
其次,父母還要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讓孩子知道,壞人身上不會刻著“壞人”兩個字,不要通過人的長相和穿著來判斷人的好壞。長相漂亮、儒雅,穿著得體的人也有可能是惡魔。
最后,不要被壞人誘惑,更不能輕易改變自己的目的地,這個觀念很重要。即使臨時需要更改,也要及時通知父母和老師。
自我防衛
讓孩子知道身體的界限,比不讓孩子不和陌生人說話更重要。很多父母更注重教育孩子提防陌生人,而能對孩子造成傷害往往是身邊的熟人。
研究發現,大多數對兒童的侵犯都是從不經意的摸摸頭、捏捏臉開始的。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如果自己不同意,任何人不能觸摸和查看自己的身體,語言的侵犯也不可以。當事情真的發生時,孩子一定要大聲說:“我不喜歡,不要碰我。”并及時,告訴老師和父母。
預防演練
除此之外,父母還應該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不滿。當孩子遇到別人侵犯時,很多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回應。
父母不妨通過演練,告訴孩子不高興的時候可以說:“你走開”或者“我不喜歡你這樣”,配合自己堅定的眼神,嚴詞拒絕對方。
讓一個孩子具有強大的氣勢去反抗,尤其是一些內向的孩子實在很難。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回想自己最生氣的事,提升自己的憤怒值。用“我不同意”的話果斷拒絕,然后立刻離開。
及時鼓勵
在這里,我給大家舉一個我女兒的真實案例。有一次,她和姥姥去親戚家吃席,散席的時候人很多,和姥姥走散了。一位遠房姨姥姥走過來說:“墨墨,姥姥把你送回去吧?”
女兒不認識她,堅決不和她走,一直在原地等姥姥。我告訴墨墨,你的做法很正確。這樣孩子會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以后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她也知道該怎么做。
培養孩子保護意識時,這兩點不能忽視?
沒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為了保護自己,孩子可以對任何人說“NO”。如果感覺身體接觸讓自己不舒服,即使自己的父母也不能例外。
拒絕不等于沒禮貌
有時候,當孩子說不可以的時候,很多大人會說孩子沒禮貌。父母一定不能把孩子的自我保護和沒禮貌混為一談。如果家長混淆了,就不利于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建立。
總結
當侵犯等惡性事件發生時,很多成人都會因為恐懼,而選擇隱忍,更何況一個孩子呢?我們父母不可能24小時守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提高警覺性,具備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才是父母最該做的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