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講的是一個集體性悲劇的故事,與賈家、與四大家族有關的人,最后都落得了薄命的下場。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在紅樓開篇第二回,我們從冷子興的口中得知,賈家已經走了下坡路。那么我們不禁就會問,家族這么大,人這么多,就一定會有先知先覺并留有后手的人吧。
(資料圖片)
說到先知先覺,就不得不說說秦可卿了。
在秦可卿死后,魂魄走入了鳳姐的夢中。她告訴鳳姐,賈家面臨著下坡路,甚至將來可能會被朝廷連根拔起,現在為計劃后事就必須要先做準備。
此時鳳姐已經管理榮國府五六年了,深知賈家只不過是舊日的空架子,皇家要開始清除世襲貴族,怎么可能心里不擔心呢。只是鳳姐畢竟只是個媳婦,有些話說不得,說出來也不見得有人聽。當她聽到秦可卿的預言之時,真是感到身心暢快,佩服不已。
這里也可看出,她們倆是真的閨蜜好友,都是有見識的人。
秦可卿卻沒有止步于提醒。她不僅提出了問題,并且還提出了解決方案。
為了防止將來賈家被抄家之后,家族發展會就此一蹶不振,她提出了三方面建議。
第一點,是關于祠堂侍奉祖先的,祠堂一定不能讓它落魄,因為祠堂在,賈家人就依然能夠團結在一起。第二點,是關于財產的,在祠堂周圍置辦田產,可以防止被皇家給抄沒,還可以以地養人,以地養祠堂。第三點,就是學堂之事,讓賈家后代子孫依然能夠上學讀書,意圖未來重振家門。
可以看出秦可卿的幾點建議,格局不可謂不大,都是著眼于家族興衰的。如果按照這個建議實施,賈家還能最后落到吃不上飯的地步嗎?
所以賈家后來落魄潦倒,我們就會想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家當初沒有聽從秦可卿的建議。如果聽了,或許就不需要等賈蘭中年之時,才重振家門了。落得一個“玉”字一輩兒斷檔,賈家人靠別人接濟過日子的下場。
那么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當初賈家人聽從了秦可卿的建議,會有怎樣的結果呢?能夠讓家族免于家族落魄的結局嗎?
先不說祠堂的事兒,先說說最重要的財產的事兒。
如果賈家事先就預留田產,可以讓賈家子孫在抄家之后,還能夠以地為生,那么賈家人能順利吃飽飯,甚至再次發家致富嗎?
假作真時真亦假。當賈家被抄家之后,奴才絕大部分都會被遣散,女性奴才可能會有所保留,但是男性奴才不大可能繼續選擇留在賈家伺候。所以說,這些田地之事,就需要賈家男性主子親自處理。這種情況像不像甄士隱的后半生?
甄士隱不懂得田地好壞,只知道有田就行,所以被老丈人在買田這件事兒上騙去不少錢。甄士隱本就是官紳,從來沒做過體力活兒,更不懂得莊稼事兒,種出來的東西說不定都不夠果腹的。致使日子過得越發窮下去了。
甄士隱如此,賈家子孫比甄士隱更是經歷過大富大貴日子的,就更會如此無能,甚至更甚。
以賈寶玉為例,他在秦可卿送葬途中,去到一個村落里,見到鋤頭、紡織機什么的,連名色、用途都不知道。他也不是一個能夠吃體力上的苦的人,還是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何談種莊稼。不僅賈寶玉如此,賈家其他子孫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說,賈家即使預留下來田產,也只是讓子孫們餓肚子的日子晚來兩三天而已。
再說說家中學堂的事兒。賈家歷來有個規矩,家中立學堂,請族中有名望有學歷的老儒教孩子們學習。為什么呢?為的就是族中子弟貧富有別,擔心有的人家請不起先生,別再耽誤了學業。所以賈家子孫以及親戚家的子弟,多都上這個學堂來讀書。
但是學堂里真的就是一片祥和,學習氛圍濃郁嗎?
比如賈蕓這類的,他基本都沒在學堂出現過,也不過略認得幾個字而已。有一回里,賈蕓與賈探春同時送了個帖子給賈寶玉,兩相對比,探春的文采也好,措辭也好,意境也好,都遠遠高于賈蕓。賈蕓的文字呢,讀來粗俗,毫無文采可言,完全不像是一個上學堂的公子。
可見,賈家即使有學堂給那些族中比較貧困的子弟,他們也未必就能利用好這個資源。
而那些上了學堂的,賈寶玉、金榮之流,上學不過是個名頭,去那里混著,大家打鬧過日子而已。賈環之流呢,按照賈探春的話就是,因為上學能得六兩銀子,為了這個才上學的。
賈家還未倒時,他們就已經不正經上學了,難道賈家倒了之后,他們就能夠發憤圖強了嗎?未必。該不想學的,仍不想學。指著族中多出幾個人才,那可真是做夢的事兒了。
這時候再說祠堂的事兒。有祖宗祠堂在,似乎就意味著能夠把賈家子孫團結在一起,大家抱團取暖,眾人拾柴火焰高。
但是,祠堂里供奉的是賈家的那些祖宗呢?無非就是國公那一代,以及之后的三四代,都是大富大貴之人。不懂經營又不學無術的后代們,連飯都吃不飽,看著大富大貴壽終正寢的祖宗們,心里哪會有好氣兒?
說到底,要把族人團結在一起,還是得需要一個具有凝聚力量的人物在的。而賈家本姓人里,只有探春有這種凝聚力,其他子孫都是擺設。
且不說探春是個女性,不好出面,只說她遠嫁,就不可能再發揮凝聚族人的力量。所以說最后的最后,賈家子孫必然是一盤散沙,樹倒猢猻散。
總結一句,即使賈家最開始就已經做好準備了,最后也避免不了窮困落魄的結局。
覆巢之下難道這就無完卵了嗎?有沒有單個人物,最后做到全身而退,擺脫薄命命運的呢?
女性人物里是沒有的了,男性也有薄命,那么男性人物有沒有擺脫薄命命運的呢?
若說賈蘭后來不是中舉了嗎?那不算全身而退嗎?
那咱們就再分析分析賈蘭。
賈家被抄家的時候,估計賈蘭不過十歲的樣子。也就是說,賈蘭無憂無慮的,可以心無旁騖專心讀書的時間只有這幾年而已,之后都要在慈母李紈的壓力之下,過拮據的生活。
那么賈蘭什么時候中舉,揚眉吐氣的?
《晚韶華》
鏡里恩情,更那堪夢里功名!
那美韶華去之何迅!
再休提繡帳鴛衾。
只這戴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
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
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
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
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后人欽敬。
《晚韶華》里就明白講到,李紈晚年貧困,直到最后的歲月里,兒子金榜高中,她才揚眉吐氣。什么時候算是老年呢?六七十歲?如果李紈六七十歲的時候,賈蘭才中舉。也就是賈蘭四五十歲,他才中的舉。
看看歲數,是不是讓我們想到了范進中舉?
也就是說,賈蘭為了中舉,在賈家落魄之后,獨自奮斗了三四十年,才讓人生有了點兒起色。這得是多大的壓力?
那么賈蘭中舉之后,會不會就直接走上人生巔峰了呢?
怎么可能。且看賈雨村就知道。賈雨村因為性格原因,還被革職過一次。
賈蘭的性格也不大隨和,并不適于當時的官宦名利場。比如,有一次賈家宴席,賈政沒看見賈蘭,就問賈蘭怎么沒來。李紈回答說,賈蘭說了,沒人請他,他就不來。那時候賈蘭不過幾歲而已,就如此執拗傲慢,之后他又經歷過家族大起大落,又在屋里憋著讀書數十年,他的性格是否會發展得更加偏執苛刻呢?
賈蘭的人生也不見得就算全身而退。至于其他人,就更別提了。
細數名著,共話人間——關注 不做惆悵客
襲人指出“黛玉不是賈家的人”,黛玉聽了怕是要樂開花兒
癩頭和尚用3步手段,把沒人理的石頭營銷成通靈寶玉“大品牌”
領教過賈赦的性情,寶玉:我非出于藍,卻似藍、勝于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