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曹睿(ruì),字元仲,曹丕之子,魏國的第二個皇帝。曹睿在位十三年,死時年僅三十六歲,死后被謚號為明帝。母親甄(zhēn)氏,由于有人進獻讒言,甄氏早年被賜死。
曹睿從小就很聰明,但起初曹丕不很愛他;以后曹丕沒有別的兒子,郭皇后便養曹睿為兒子,但一直沒被立為繼承人。曹睿十五歲時,弓箭馬術都很熟嫻(shúxián,熟練)。當年春二月,曹丕帶曹睿出去打獵。士兵趕出了母子兩只鹿,曹丕一箭射倒母鹿,回頭看到小鹿已經跑到曹睿馬前,曹丕大叫道:“我兒為何不射它?”曹睿在馬上哭泣著回答:“陛下已殺了它的母親,臣不忍心再殺它的兒子了。”曹丕聽到,把弓扔到地上說:“我兒真是仁德之主啊!”于是封曹睿為平原王。 曹丕病死,曹真、陳群、司馬懿、曹休等擁立曹睿為大魏皇帝。曹睿謚父親為文皇帝,謚母甄氏為文昭皇后。封鐘繇為太傅,曹真為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其余文武官僚,各各封贈;大赦天下。
諸葛亮多次北伐曹魏,曹睿任用司馬懿、郝昭、郭淮等人,與蜀軍對抗。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司馬懿決不出戰,以逸待老,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yì)送去婦人衣飾,意在羞辱司馬懿。魏軍將士知道主帥受辱,紛紛要求出戰。司馬懿上書曹睿,假意要求與蜀軍決戰。曹睿看完司馬懿的奏章,心領神會,斷然拒絕出戰,并派大臣手持符節,前往魏營公開支持司馬懿。吳國在諸葛亮的要求下,也三路出兵入侵。曹睿果斷派軍,在合肥擊敗吳軍主力,導致吳軍全線撤退。諸葛亮也因積勞成疾,病死于五丈原,蜀國退兵。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曹睿又命司馬懿率軍平定遼東叛亂。
曹睿在皇帝位上呆了十多年,卻說這天夜至三更,一陣陰風,吹滅燈光,只見許多冤魂哭到座前索命,曹睿因此得了病。看看病情漸重,曹睿就命劉放、孫資掌管樞密院事務;又召來文帝兒子燕王曹宇為大將軍,輔佐太子曹芳。曹宇為人恭儉溫和,不愿承受如此大任,堅辭不受。曹睿召劉放、孫資問:“宗族內,誰還能擔此大任?”二人保奏:“只有曹爽可以。”曹睿同意了。二人又奏道:“要用曹爽,應當讓燕王回歸諸侯國。”曹睿認為是。于是封曹爽為大將軍,總管朝政。 曹睿的病愈發危重,急忙詔(zhào,召見)司馬懿還朝。司馬懿受命,徑直到許昌,拜見魏主。曹睿說:“朕惟恐不能見卿;今日得見,死而無撼了。”司馬懿頓首(磕頭。舊時禮節之一。以頭叩地即舉而不停留)奏道:“臣在途中,聽說陛下圣體不安,恨不得長出兩翼,飛至闕下。今日能夠見皇帝一面,是臣之萬幸啊。”曹睿宣太子曹芳、大將軍曹爽、侍中劉放孫資等,至御榻前。曹睿握著司馬懿的手說:“以前劉玄德在白帝城病危,把幼子劉禪托給諸葛亮,諸葛亮因此竭盡忠誠,至死方休;偏辟的邦國尚且這樣,更不用說我們這樣的大國了?我的幼子曹芳,年紀才八歲,不能掌理社稷。希望太尉及宗兄元勛舊臣,竭力相輔,不要辜負我!”又叫來曹芳:“仲達與朕親如一體,你應好好尊敬。”遂命司馬懿攜芳靠近過來,曹芳抱住司馬懿的脖子不放。曹睿說:“太尉不要忘記幼子今日對你的摯戀之情啊!”說罷,潸然淚下。接著就昏昏沉沉起來,口不能言,只用手指著太子,一會就死了。
司馬懿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