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年代,都有值得被記念的非主流代表。
如60年代的「搖擺倫敦」運動,印烙著一班倫敦青年的自由靈魂;70年代的摩斯一族,象征著叛逆創新的「街童精神」。80年代,被譽為時尚界的輝煌時期。當時,由時裝設計師Ray Petri所發起的Buffalo革命,不但推動了無性時尚,更把所有傳統框架逐漸擊碎。
Photo via blogspot/newmalefashion, voltcafe
(資料圖片)
Buffalo的由來
Buffalo,一場源于80年代的青年時尚文化運動。從字面解釋,Buffalo可解作水牛,或是位于美國紐約的「水牛城」。在加勒比海地區裡,它則專指那種頑皮叛逆的反抗者,特別是聯群結黨的小幫派。但進入了時尚層面后,不單是主流以外的新風格,更象征著一班「水牛男孩」的激進前衛精神。
嘗試對Buffalo的核心精神進行解讀,那便不得不提靈魂人物Ray Petri。
Photo via Collectible DRY, billybeyond
從蘇格蘭來到倫敦街頭的「外來人」
生于蘇格蘭的Petri,曾到訪過印度及非洲,更是樂隊The Chelsea Set的主唱,并于蘇富比當過古董收購。60年代后期,一心打算到倫敦實現「樂隊夢」的Petri,卻發現自己只是個「外來人」。
在籠罩著朋克、mod文化及性革命思想的氛圍下,當時倫敦街頭充斥著滿滿的新移民,其中包括不同種族膚色,以及性向身份的非主流。作為一位蘇格蘭的GAY,Petri深深體會到自己的與別不同,甚至有種被邊緣化的感覺。
起初,他曾于倫敦市集Camden Market(朋克青年的聚集地)擺過攤,又當過攝影助理。到了80年代,英國流行文化的指標雜志The Face的出現,不但改寫了時尚雜志的面貌,更標志著Buffalo時代的來臨。
Photo via blogspot/nigel-barker
打破性別膚色
主流傳統的時尚動蕩
The Face,一本與主流背道而馳的獨特刊物,專門探討崛起的次文化與新產物,更令世上首次出現時尚造型師的職位。那么誰勝任了「第一造型師」呢?答案正是Ray Petri!
當時,Petri組織了一個名為「Buffalo」的團隊,更不時走到街頭之上,以發掘出新穎的時尚風格。攝影師Jamie Morgan曾說:「Ray, being gay, wanted to show that a man can be sexy, well-groomed, beautiful」(作為Gay的Ray,很想表現出一個男人也能性感,衣冠楚楚及美麗。)以街頭風為基礎,受到雷鬼及俱樂部等文化所影響,Buffalo正式顛覆了當年的時尚主流。
與主流時尚雜志的「白人美」相比,Petri偏愛使用拉美、加勒比及墨西哥后裔的模特。而Buffalo的出現,也成功打破街頭服裝與高級時尚的界限。在那個迷戀「西裝革命」的年代下,這種西裝外套搭配方格裙子,以及風衣加上拳擊短褲的造型,絕對是最佳的叛逆證明。
Photo via blogspot/nigel-barker
此外,Buffalo也開啟了無性時尚的發展。喜歡自行拆解、裁縫與拼接的Petri,除了改良服裝的剪裁版型,更擴大了一貫的性別穿搭—男生穿起裙子依然強悍剛烈;女生穿起西裝仍然不從嬌媚。這種「非主流」的態度,成功擊破了傳統的時尚價值觀。
Photo via blogspot/nigel-barker
在1985年的The Face封面裡,Petri隨意在街上找來了13歲的小男孩Felix。頭戴著羽毛氈帽及貼上killer貼紙,并身穿著黑西裝白色高領衣的他,眉頭深鎖地凝望著鏡頭,眼神挑釁而冷酷。
這場以Ray Petri為核心的「水牛革命」,還有一個更深層的精神思想—時尚無分高低。
今日,有人仍會以滿身名品來自抬身價,用金錢堆砌出高尚身份。但這場Buffalo時尚革命,正好證明不論是二手服裝或廉價時尚,不論是男性化或女性化,甚至是任何年齡血統,你也能決定自己的個性,自己的酷帥時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