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曾經火爆上海的《新老娘舅》是一檔調解類節目,表象是在說一些家長里短、夫妻、婆媳等問題,也是間接的展示了上海的社會人際的行為法則“契約”精神,就是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訴求,可同樣必須保護每個人的權利。老人、年輕人等的權益都要得到保護。
這檔節目和主持人柏萬青阿姨有多火呢,有媒體甚至宣稱《新老娘舅》節目開播的2008年,民事訴訟降低了三分之一。如果節目能一直好好調解并同時給群眾普及一下法律知識也是很好的,但老娘舅做到后面明顯就開始用力過猛。
柏阿姨有段時間很膨脹,在其他節目上和羅教授爭執,認為一張協議的作用要大過法律。之后就出現各種無下限的調解內容,這是在傳播正能量還是宣傳負能量?有些沒文化的中老年人么就被洗腦子洗過去了,有點腦子的都在當笑話看,無論哪種人都沒從這檔節目里學到正能量。
這節目教壞了很多它的觀眾,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中低收入中老年人。因為它宣揚的陰暗,親人反目,母女決裂這些,現在很多人在家庭出現問題時往往想都是朝最壞的那個方向去想,充滿了算計和猜疑。他們在算計和猜疑的時候常常會說一句話:上次新老娘舅你沒看嗎?
節目停播后,柏萬青對此做了回應,柏阿姨在微博中發言,說這檔節目的貢獻,認為說這檔節目不好的人,都是心里有鬼的人?!缎吕夏锞恕饭俨┮矊Υ诉M行了轉發,但隨之秒刪。
不能否認,這個節目確實幫助過人。但這種調解節目是很難把握尺寸的,一定要有完善且詳細的規劃才行。拿上海人的話來說,只有垃圾癟三才會上到這種節目去吵。而作為一個家庭調解類的節目,本身在策劃和搜索素材的過程中就必然倚重那些“非正?!钡募彝?。
這些極端的“奇葩”家庭,他們的觀念、行為與感受有違大多數人普遍共識的社會倫常規范,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生態的反映。無論《新老娘舅》播不播,這樣的家庭總是存在,總是以迥異于常人的模式艱難存在著。與其吁求停播,毋寧讓更多的觀眾思索,社會應當怎樣幫助這樣底層的、極端的“奇葩”家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