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承雨水,春耕正當時。AI大模型一體化檢測、植保無人機噴灌追肥、數字醫院遠程問診......在科技賦能下,春耕備耕正在浙江各地有序推進。
放眼田間地頭,AI技術正成為科學種植的得力助手。
在位于浙江海寧的浙農馬橋萬畝方未來農場,50余臺傳感器和智能裝備構建起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正實時收集并分析光照、溫度、濕度等數據,AI大模型將結合這些數據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指導。
傳感器在田間實時收集并分析數據。 浙江省供銷社 供圖
“這個系統不僅優化了農資儲備使用和種子育秧等生產環節,還能通過數據可視化界面監控農事任務、設備運行等情況。”浙農耘科(海寧)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紹程介紹,該AI大模型自2023年投入使用以來,累計投入400多萬元,并已持續升級至第三代版本。
2025年初,農場進一步引入DeepSeek,把作物需水模型和測土配方模型接入其中,并計劃開展本地化部署,進一步提升AI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效果。目前,農場管理者僅需一部手機即可掌握農田信息并下達指令,科學種植變得更加便捷。
據悉,未來五年,馬橋萬畝方農場計劃深化AI應用,打造全鏈條智能化農業體系,最終建成無人智能化農場。
與此同時,低空技術也成了春耕的好幫手。
連日來,浙農股份下屬區域公司依托農事服務中心,主動進村入店、走到田間地頭,結合實際需求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浙農飛防全面啟動新一年的無人機銷售與維護,最新款農用無人機陸續在浙江各地交付,作為農戶春季田間管理的“新農具”備受青睞。
工作人員遙控植保無人機。 浙江省供銷社 供圖
在浙江各地,糧食種植戶們正搶抓農時,對農作物進行噴灌補水、科學追肥等春季田間管理,為夏糧增產增收打好基礎。不少農機人員通過遙控植保無人機對農作物進行精準施肥,提高了農業作業效率。
在溫州,瑞安市供銷社不斷探索“低空經濟+農業”新型社會化服務模式,通過大疆M3M多光譜高清測繪無人機的高清攝像和測繪功能,定期監測農作物生長狀況,實時掌握作物病蟲害情況等。
依托無人機,瑞安市供銷社組建了一支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團隊,僅6人便可完成全年2萬余畝土地的托管服務。相較于傳統人工防治,飛防植保統防統治效果提升了10%,農藥成本畝均減少30元至50元。托管區域水稻增產約5%至8%,增收100元/畝以上,實現了農業“減負”“增產”。
此外,在紹興供銷社打造的“紹興市數字莊稼醫院”平臺上,農民也可以為農作物進行遠程“把脈”。
據了解,該平臺通過“紹農管家”小程序,整合了1家總院、10家分院和50家基層服務網點,提供遠程問診、為農培訓、病蟲情報、農資團購、農產行情、金融服務及政策資訊等一站式服務,精準解決農戶在種植端的急難愁盼問題。
“田間地頭的莊稼生病,農民在手機上就可以‘尋藥問方’。”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往基層莊稼醫院都設在線下,隨著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戶年輕化,數字化莊稼醫院也應運而生。
據悉,自上線以來,該平臺瀏覽量已突破1萬人次,訪客達1200人,會員增至279名,累計完成153筆為農服務訂單。
平湖市供銷社打造“農服四季”平臺,積極推進智慧農資、滴滴農機、智能農技等智慧春耕服務,實現了從病蟲害診斷、農資服務、農機服務等全程化服務鏈;紹興市上虞區供銷社開發社會化服務數字平臺,接入農機數據后臺,并及時掌握農資等運行數據,實現為農服務的智能監控和統籌調度......AI“增智”,無人機“添翼”,數字平臺“把脈”——科技的力量,正在讓春耕更加高效便捷。(完)
關鍵詞: 驚蟄時節康麗跳舞毯官網 茗琳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