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日前,在第四屆北京高博血液腫瘤免疫治療學術交流會上,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導師潘靜指出,“對于B-ALL患者,CAR-T治療不是單一過程,而是一個需要貫穿全程的精細管理體系。從治療前的患者篩選和基因檢測,到治療中的靶點選擇,以及治療后的隨訪監測,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療效,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復發的風險。” 潘靜強調,只有通過精準的個體化治療和全程管理,才能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出最佳的治療路徑。
B-ALL患者在治療前,進行全面的風險分層是確保療效的重要步驟之一。研究表明,某些高危基因突變是導致患者復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潘靜建議:“對于初治患者,規范性的化療是基礎治療,然而在此過程中,應及早進行基因篩查,尤其是對于那些攜帶高危基因突變的患者而言,這些突變可能會顯著增加CAR-T治療后的復發風險。”
在治療靶點的選擇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靶向治療的多樣性和準確性也在逐步提高。CAR-T細胞的設計不僅需要針對B細胞表面的特定抗原(如CD19),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患者的具體基因特征選擇最適合的靶點。潘靜表示:“我們可以通過新靶點的研發,進一步優化CAR-T治療的效果,降低復發率。多靶點聯合治療或將成為未來治療B-ALL的重要策略。”
盡管CAR-T在B-ALL中的完全緩解率較高,但它并非是所有患者的終極治療手段。特別是在一些基因高危患者中,單一的CAR-T治療很難避免復發,因此橋接移植成為了這一部分患者的重要選擇。潘靜指出:“對于那些攜帶高危基因突變的患者,建議在CAR-T治療后進行橋接移植,以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這一策略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復發幾率,提升患者的長期生存率。”
關鍵詞: 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