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臨近中秋佳節,月餅市場日漸火爆。走進各大商超,一陣陣香甜不時撲鼻而來,京式月餅、蘇式月餅、廣式月餅、港式月餅……與前些年相比,今年“輕裝”上市的月餅價格親民不少,但過度包裝的現象依舊存在。近日,浙江寧波即發出首份月餅禮盒過度包裝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商家將過度包裝的月餅下架,并退回生產廠家。
好看的東西我們總喜歡多看幾眼。顏值經濟時代,精美的月餅包裝更容易吸引消費者眼球,也更容易激發大家的消費欲望。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在商品包裝上多花幾分心思無可厚非。但包裝“講究”不等于包裝過度,更不宜本末倒置。
一盒月餅包裝得里三層外三層,拆月餅猶如開啟“套娃”;月餅禮盒越做越大,甚至用上了貴金屬、紅木等貴重材料……近年來,隨著“月餅大戰”愈演愈烈,為追求高額利潤,一些商家在月餅包裝上“用力過猛”,造成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也將更多產品成本轉嫁給了消費者,由此飽受詬病。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商品過度包裝問題研究和消費者感知調查報告》顯示,80.7%的消費者反對過度包裝,買到疑似過度包裝商品的消費者中,71.3%的人認為自己受到欺騙。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月餅是闔家團圓的文化象征,是中秋佳節當仁不讓的主角,但歸根結底仍是一種食品。既然作為一種食物,色香味俱全最佳,但相比金玉其外的“面子”,消費者更注重的是“里子”。有關數據顯示,78.0%的月餅消費者在購買月餅時,更關注月餅口味;53.9%的消費者關注月餅加工工藝,價格、品牌、食品安全等也是消費者較為關注的因素;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偏好以紙盒和環保塑料包裝的月餅禮盒。
又是一年中秋時。在競爭激烈的月餅賽道中,如何發力贏得一席之地,考驗著每一個月餅廠商。是拼口味、拼創意,還是拼包裝、拼營銷?種種變化顯示,隨著月餅“限價令”“瘦身令”相繼實施,月餅消費逐漸回歸理性,華而不實的“土豪”式月餅包裝正在失去市場。面對日益內卷的月餅賽道,與其在包裝上煞費苦心,不如在有限的包裝中發揮創意,把更多心思放到產品口味研發和質量上來。比如,傳統甜味、咸甜味仍是大眾主流消費口味,新型餅皮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在追求健康的大趨勢下,低糖、低卡風也吹到了月餅界……這些消費新趨勢提示商家,緊跟消費者需求與時俱進,才能得到更多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