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9月14日電 (唐凌云 蔡磊)記者13日從隸屬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昆明植物園獲悉,該園內遷地保護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毛果木蓮(Manglietia ventii N. V. Tiep)近日首次開花,標志著毛果木蓮在植物園的遷地保護取得初步成功,對其遷地保護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毛果木蓮隸屬于木蘭科木蓮屬,常綠喬木,僅分布于云南東南部的屏邊、河口、金平等地,是木蘭型(Magnolia-type)植物中較原始的種類,對研究古植物區系及木蘭科分類系統和演化有一定的科研學術價值。
圖為毛果木蓮下垂的花朵。昆明植物園供圖
由于毛果木蓮分布區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成年個體較少,生境受到人為干擾和破壞,個體數量持續減少,被納入《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緊急行動計劃(2010~2015)》中20個急需優先拯救保護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之一,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中的受威脅等級為瀕危。
據了解,此次在昆明植物園開花的毛果木蓮,來源于2009年在野外種質資源調查中獲得的種子經繁殖和培育的實生苗。2015年,該苗木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構建了25株的毛果木蓮遷地保護種群,開展其遷地保護生物學研究,并喚起社會大眾對該物種保護工作的廣泛重視。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系統開展了毛果木蓮的保護生物學研究,并同該物種分布區的林草部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合作,建立保護小區以保護分布于保護區外的種群,同時,開展種群增強、回歸和種群重建工作,實現毛果木蓮的有效搶救性保護。因此,毛果木蓮沒有再列入《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2021版)》中實施搶救性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毛果木蓮在原生境的花期為4月至5月,此次毛果木蓮在9月開花,科研團隊表示其中諸多因素值得繼續關注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