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什么情況會查征信報告?
本人查詢任何情況都可以,如果是機構查詢,則通常會在四種情況查征信報告:
1、辦理信用卡:向哪個銀行申請信用卡,就由哪個銀行進行查詢,查詢原因是信用卡審批。不管申請人的信用卡有沒有通過,只要申請后被銀行查了征信,都顯示在征信報告的查詢記錄里,能看到查詢機構、查詢時間、查詢原因等信息。
2、辦理貸款:辦理哪個信貸機構的貸款,就會由哪個貸款機構查詢。貸款機構獲得授權后就會以“貸款審批”的原因向征信系統申請查詢申請人的征信。同樣不管申請結果如何,都會顯示在申請人的查詢記錄里。
3、提供擔保:有的人給別人做貸款擔保,同樣也會被查征信。信貸機構獲得授權后,會以“擔保資格審查”的原因查詢擔保人的征信,不管是擔保成功了還是沒有成功,征信查詢記錄里都會留下此次查詢的記錄。
4、貸后管理:也就是辦卡成功或者貸款成功后,信貸機構還會不定期以貸后管理的原因查詢申請人的征信,目的是防范借貸風險,隨時掌握申請人的綜合資信情況,好及時對申請人業務做出相應的調整措施,比如封卡、提額等。
征信查多了有影響么?
要結合查詢人、查詢情況、查詢頻率進行分析。本人查詢一般是沒有次數限制,查多了也不會有什么影響;只有信貸機構在特定情況下的查詢,包括辦理信用卡、辦理貸款、提供擔保這三種情況,最好1個月被查次數不要超過3次,6個月不要超過8次等,否則查詢頻率太高就會影響征信。但要是這三類查詢次數太多,一方面反應申請人資金比較緊張,潛在風險比較大;一方面要是申請人有因為辦理信貸業務被查了征信,可是并沒有在征信報告的信貸記錄里顯示,說明申請人辦理的業務沒有被通過,很可能是因為財務狀況不佳導致的,對于后來的查詢機構也是一個提醒,基本很難再申請成功了。
而且,征信查詢記錄是不支持人工進行刪除的,只有對不實的信息通過異議申請確認后才能由上報機構進行刪除。不過,征信報告上只會顯示近2年內的查詢記錄,要是借款人在2年內不再辦理任何信貸業務,2年后查詢記錄就會自動清空。
關鍵詞: 一般什么情況會查征信報告 征信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