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真的有益身體健康嗎?
理論上,獻血有可能對健康有益,因為失血可以促進血液再生、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但是,現實中尚沒有充分的有說服力的研究文獻來支撐這個說法。
目前,我國無償獻血一般是有 200 mL、300 mL 和 400 mL 三種規格,而且兩次獻血間隔期不少于六個月。
多數人一次僅獻 200 mL,而這個量不足體內血液的 5%。而一個正常健康女性六個月的月經量(大約 200~300 mL)都比這個多,健康人體可以輕松的進行代償,甚至都不一定會動員肝、脾中的血液。
根據莊文等人在《獻血 400 mL 后獻血者血液學指標觀察》的研究,在獻血 400 mL 后的自身比較中,除總蛋白有所上升之外,其它的指標變化均無統計學差異。
因此,很難說獻血后人是更加健康了——當然,也不能說是更不健康了。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獻血之前的疾病篩查還是有用的,對于人們了解自身某些傳染病的感染情況很有幫助。
獻血后有不良反應么?
獻血的確存在不良反應,但產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卻跟獻出的血液本身沒有直接關系。
根據張愛欽等人的《獻血量、獻血次數與獻血反應的分析比較》一文,獻血后的不良反應包括暈針、疲勞、精神緊張等,其中精神緊張占了絕大多數(95.5%)。究其緣由,往往是因為初次獻血太過緊張了,過于惶恐焦慮。
另外也出現過,有人把獻血當成體檢,空著肚子就過來了,然后再獻血就餓暈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