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益性崗位?
公益性崗位是指政府為滿足社區和居民的公共利益而資助和開發的管理和服務崗位。公益性崗位一般是與城市公共管理和居民利益相關的非營利性服務崗位。凡愿意承擔社會責任、有公益性崗位需求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各類企業,均可向縣人民社會福利局申請設立公益性崗位。
公益性崗位存在的價值是什么?
1、為政府提供行政或公益服務輔助功能。當下,各級政府都在大力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用以替代以前由工勤人員從事的輔助性工作,比如司機、打字、維修等,這些工作很多都被開發成公益崗位,交由社會化管理。因此,公益性崗位的設置,不僅解決了城鎮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也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一定的就業機會。很多想進體制的年輕大學生,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前,都會通過公益性崗位過渡。
2、為脫貧攻堅提供就業崗位。公益性崗位目前已經不局限在城市,作為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舉措,也延伸到了縣鄉一級。政府通過設置公益崗位,提供給鄉村困難人群、殘疾人士就業,不僅解決了環境衛生問題、公益服務問題,也改善了社會矛盾,提升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一件得民心惠民益的好事。
3.公益性崗位的工資不高,基本上參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設置,外加少量補貼,扣除五險一金(部分沒有公積金)到手也就兩千多的水平,但對部分困難人群來說,這兩千多元可以解決溫飽問題,是非常頂用的。最關鍵的是,公益性崗位穩定,沒有什么下崗或失業的風險,這對急需工作的就業人員來說,是最具吸引力的。很多人可能會問,那到底哪些崗位是公益性崗位?這有很多,涉及公共管理的,如輔警,政務窗口臨時聘用人員、行政事業單位辦公管理人員;后勤管理的,如行政事業單位保安、司機、物業服務人員;社區公益性機構,如保潔、保綠、停車看管、非營利性醫療養老機構服務人員等,都屬于公益崗位。